科技创新
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85年起任我院总工程师,还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学会副主任,上海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现任我院资深总工程师。
1989年被建设部授予首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获得“茅以升桥梁大奖”,两次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科技功臣、上海市建设系统九十年代杰出人物;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香港何粱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林元培院士还是党的十五大代表。 林元培院士在桥梁设计理论上有很高造诣。研究了梁式桥荷载横向分布理论、装配式铰结板横向分布系数理论,研究提出斜交构造异性板弯曲理论,首创将卡尔曼滤波法应用于斜拉桥施工控制,提出了闭口薄壁杆件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林元培院士是中国斜拉桥设计的主要开创者和推动者。从1970年代的上海市泖港大桥试验桥开始,经过不断总结,发展到1989年建成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具有世界水平的斜拉桥,作为总设计师于90年代初相继建成了南浦大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杨浦大桥,标志着中国的斜拉桥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林元培院士主持设计的卢浦大桥,主跨跨径550m的超大跨度钢拱桥,为拱桥中世界第一大跨度(2004年获美国尤金?费格奖,2008年获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杰出结构奖);主持设计的上海东海大桥总长32公里,是我国第一座跨外海大桥(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58年从同济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毕业后,进入我院工作,从事道路工程设计与科研工作50余年,1988年起任我院副总工程师,还担任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道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编委会主任,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我院资深总工程师。
崔健球大师在道路工程科研、规划和设计中取得了杰出成就,在设计理论创新方面具有很高的声望,主持了数十项重大工程设计,尤其在高等级汽车试验场设计中,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90年起任我院副总工程师,1996年起任我院总工程师,还担任上海市建委科技委水务委员会副主任、上海浦东新区城建科技委市政委员会主任。1988年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授予优秀中青年土木工程科技工作者,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工程技术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第11版世界名人录,并授予殊功勋位。200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我院资深总工程师。
羊寿生大师从事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50多年,曾在上世纪60、70年代进行了含酚废水、炼油废水、石油化工废水及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试验研究,主持过江苏省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等城市污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1984年起担任上海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上海合流污水二期工程、上海苏州河水环境治理等世界银行最大贷款项目的总技术负责人。先后主持设计过数十座污水处理厂,多次荣获国家、建设部和上海市级优秀设计一等奖。代表性著作有《曝气的理论与实践》等。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84年获同济大学桥梁专业学士学位,2007年获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起任我院总工程师,还担任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科技委副主任。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杰出个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突出贡献科技专家。200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邵长宇大师从事桥梁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近三十年,主持了多项国家重点大型桥梁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内容涵盖公路桥梁、铁路桥梁以及公铁合建桥梁、公规合建桥梁,这些桥梁工程涉及跨江、跨海、强风、强震等多种复杂建设条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开拓性。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85年获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起任我院总工程师,还担任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给水排水技术委员会污泥分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给水排水委员会主任、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是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上海市重大工程杰出个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张辰大师长期从事城镇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主持亚洲最大的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一体化生物反应池和国内第一套污泥干化焚烧处理装置的上海石洞口污水处理厂、三峡库区最重要的环保工程重庆市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上海苏州河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40余项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国家优秀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10项,上海市优秀设计一等奖8项等;主持编制10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主编著作6部,获专利18项。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83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桥梁设计与研究工作,2000年起任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1999年评为教授级高工。先后主持或负责设计了30余项大跨径桥梁、大型城市立交高架、公轨合建桥梁和长大公路地道结构等大型工程,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项、银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9项。先后荣获1997年首届茅以升桥梁青年奖、200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等多项殊荣。在设计的同时还主编了行业标准《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结合工程实践积极创新,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表论文30多篇。
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的“上海卢浦大桥”获2008年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银奖和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桥是世界上首座创新采用箱型拱结构的特大型拱桥,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卢浦大桥创造了拱桥的世界纪录,为我国桥梁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技术负责人完成的“上海徐浦大桥”获2000年国家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该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径混凝土梁与钢混叠合梁混合梁结构斜拉桥,为广泛适应各种建设条件、经济合理地建造大跨径桥梁提供了新选择。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1985年从同济大学道路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我院工作,从事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研究、咨询三十多年,先后负责或主持了几十项重大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研究与咨询,项目涵盖市政道路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公路、特种道路等众多领域,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2002年起任我院副总工程师,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9年当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在我国道路交通、特别是城市道路交通各重要发展阶段,先后负责了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上海中环线浦西东北段及总体设计、佛山一环快速路、无锡内环快速路、铁路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上海铁路南站综合市政配套、浦东机场一、二期市政配套等一批高等级、枢纽型道路交通项目的设计和咨询。 |
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总院副总工程师,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从业32年主持了环保和给排水工程设计316项、国家重大专项和省部级课题2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12项;获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咨询奖15项,其它省部级以上设计奖60余项;获国际FIDIC百年工程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大奖;在EST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篇,SCI(一区)20篇;撰写专著7部、主编ISO/国家/地方标准12部;获国家授权专利95项、发明专利43项、软著7项;屡获国际发明创新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上海优秀发明金奖;多项成果获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A类。为国家和上海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活品质提升作出创造性贡献。 |
上海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
总院副总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英国特许工程师。
从事工程设计咨询和研究工作近40年,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研究、设计咨询、总体总包管理等方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和综合能力。参与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40余项,主要负责和主持的项目近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是全国及上海市多个行业学会、协会的专家及委员。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多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设计研究工作,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参加了全国多地轨道交通项目立项评审、初步设计审查和试运营安全评估等行业全过程的咨询技术服务,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重要的贡献。 |